记得小编小时候放学第一配资门户,书包一甩就跟同学勾肩搭背往家走,一路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哪用得着大人管?
可现在不一样了,校门口一到放学点,全是举着手机、伸着脖子等孩子的家长。
黑压压一片,想找个下脚的地方都难。
为此,还有专家特别批评:
“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在损伤孩子的独立性,迟早会毁了娃!”
“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在损伤孩子的独立性,迟早会毁了娃!”
这话一出,好多家长都不乐意了:“站着说话不腰疼!”
展开剩余81%也难怪家长们不认同。
现在的路况跟以前能比吗?车多人杂,万一出点意外谁担得起?
家长为什么执着接送孩子上下学?
其实细想,家长们天天雷打不动地往校门口跑,真不是闲得慌,背后藏着的全是实实在在的顾虑。
安全问题
如今的路况和几十年前相比,简直天差地别。
就拿去年佛山中学门口发生的事故来说,一辆接送学生的定制公交车突然失控,冲进了正在上学的学生人群中。
当时校门口满是送孩子的家长、学生,还有来来往往的车辆,场面混乱不堪。最终造成了多人去世和受伤 ,其中多数是学生和家长。
这样惨痛的新闻一出来,哪个家长心里能不害怕?
现在路上车流量大,车速又快,孩子年纪小,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都不如大人,过马路时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意外。
除了车辆,还有一些潜在的安全威胁,像陌生人搭讪、人贩子等。
这些社会新闻时不时地冒出来,让家长们的神经时刻紧绷着,总觉得只有自己亲自接送,才能把孩子这一路的风险降到最低。
时间安排
现在孩子的放学时间相对固定,一般在下午四点半到五点左右,可这个年纪的家长,大多还在职场上忙碌。
要么正忙着处理工作上的收尾事宜,要么被堵在下班的路上。
与其让孩子独自在校门口等待半个小时甚至更久,还不如自己绕点路,先去学校接上孩子。
这样一来,既能监督孩子尽快回家写作业,避免他们在路上闲逛浪费时间;
二来在回家的路上,还能和孩子聊聊天,了解他们在学校的一天过得怎么样。
这样一来,既能监督孩子尽快回家写作业,避免他们在路上闲逛浪费时间;
二来在回家的路上,还能和孩子聊聊天,了解他们在学校的一天过得怎么样。
一位朋友就跟我吐槽:
“每天接孩子的那十几分钟,是我和孩子一天中难得能安静交流的时间,要是不接送,晚上回到家,又是做饭、做家务,忙完这些孩子都该睡觉了,根本没时间沟通。”
“每天接孩子的那十几分钟,是我和孩子一天中难得能安静交流的时间,要是不接送,晚上回到家,又是做饭、做家务,忙完这些孩子都该睡觉了,根本没时间沟通。”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虽说接送孩子有各种现实原因,但咱们心里也清楚,孩子总不能一直躲在家长身后。
独立性这东西,就像学走路,早一天放手,他就早一天能自己站稳。
其实培养独立性不用一步到位,从小处慢慢试,孩子和家长都能适应。
先从“半放手”开始
比如家离学校不算太远的,可以试试“接一半,放一半”:
前几天陪着孩子走,告诉他哪段路要注意红绿灯,哪个拐角容易有车出来,甚至可以让他带着你走一遍,看看他记不记得路线。
等孩子熟了,就改成在离家还有一个路口的地方等着,让他自己走完最后一段。
把“选择权”还给孩子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别总替他做主。
比如放学路上想买个小零食,让他自己算钱、找零;书包里的书本第二天要带什么,前一晚让他自己收拾,就算忘了带作业本,被老师说一次,下次肯定记牢。
有个妈妈跟我分享,以前总怕孩子忘带红领巾,每天早上都替他检查,后来故意不提醒,孩子被罚站了一次,现在睡前第一件事就是把红领巾放在书包上。
有时候,让孩子吃点小亏,比说一百句“你要独立”管用多了。
给孩子“试错的空间”
小时候放学路上,谁没犯过点小错?
比如跟同学玩疯了忘了时间,回家被爸妈说两句;或者把零花钱弄丢了,心疼好几天。
这些经历看着是麻烦第一配资门户,其实都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让孩子知道“贪玩要付出代价”、“保管好自己的东西很重要”。
发布于:北京市尚红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