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第一配资门户,中国政府采购网连续发布两则公告:《关于温州市中医院3.0T磁共振项目结果变更公告》和《关于温州市中医院后64排螺旋CT项目结果变更公告》。
这两笔总金额高达3700余万元的医疗设备采购订单全部宣告作废。
而就在7月14日,温州市中医院全自动流式荧光发光分析仪耗材及配套设备租赁项目再次发布废标公告,理由仍是 “有效供应商不足三家” 。
这已是该院今年第六次大型医疗设备采购项目失败。
采购困局,废标成常态?
展开剩余79%温州市中医院的采购困境并非始于今日。梳理公开信息发现,该院医疗设备采购项目频频折戟。去年8月,该院全自动血气分析仪采购项目突然终止,公告中仅简单注明 “采购需求变更” ,再无更多解释。
去年9月,该院的生化免疫流水线耗材采购及配套设备租赁项目遭遇废标。原因直指“乐采云平台解密投标文件的供应商不足三家”,不满足公开招标要求。
今年6月19日,历史重演。该院全自动流式荧光发光分析仪耗材及设备租赁项目发布废标公告,理由仍是熟悉的 “有效供应商不足三家” 。
7月14日,该项目重新招标后再次遭遇同样命运,评审小组面对不足三家的有效供应商,只能再次宣布废标。
国产化要求下的采购挑战
在众多失败的采购项目中,温州市中医院64排CT的招标却仍在进行中,将于7月18日开标。这个预算金额450万元的项目明确标注 “不允许采购进口产品” 的要求。
该项目要求供应商提供“探测器排数64排的高端螺旋CT设备”,且明确表示接受联合体投标。但特别强调必须采购国产设备,这一要求大大限制了潜在投标人的范围。
根据招标公告,供应商需通过浙江政府采购网进行信息登记,获得线上政府采购活动操作权限。招标文件免费下载,但要求供应商必须在“政府采购云平台”完成申请并下载文件才被视为合法获取。
高频废标背后的深层难题
温州市中医院设备采购连续失败,折射出当前医疗设备采购领域的多重困境。预算限制、技术参数要求、供应商资质门槛以及国产化政策导向,都在压缩医疗机构的选择空间。
医院采购部门面临着两难境地:既要满足临床对高端设备的需求,又要遵守日益严格的采购政策。一位不愿具名的医疗器械经销商透露:“有些项目招标参数设置过高,国内能达标的厂商寥寥无几;而参数降低又担心无法满足临床需求。”
《浙江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政府采购公平竞争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实施后,对采购过程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同时也带来新挑战。
在设备国产化政策导向下,医院必须优先选择国产设备。然而高端医疗设备领域,国内供应商与进口品牌在技术积累上仍存在差距,导致符合要求的供应商数量不足。
设备更新停滞的连锁反应
采购项目频繁废标直接影响医院设备更新进度。温州市中医院多个科室的设备升级计划因此搁浅,患者可能无法获得更精准的诊疗服务。
业内专家指出,医疗设备采购项目连续失败不仅延误医院发展计划,还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每一次招标都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废标后重新招标又需重复这一过程。
医疗设备采购专家李教授分析:“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方协同。采购方应更科学地设置招标参数,避免不切实际的技术要求;监管部门需考虑给予部分急需设备采购更灵活的政策空间;而国内厂商则应加快技术攻关,填补高端设备领域的空白。”
温州市中医院64排CT项目将于7月18日开标。这是该院当前为数不多仍在推进的大型设备采购项目,也是检验采购困局能否破解的试金石。
业内普遍关注在“不允许采购进口产品”的硬性要求下,是否有足够多的国产供应商能达到高端64排螺旋CT的技术门槛?如果再次流标,医院将如何调整策略?答案几天后揭晓。
医疗设备采购乱象的背后,是政策落地与市场现实之间的鸿沟。填补这一鸿沟,需要各方拿出更多智慧和诚意,而非简单的一纸禁令。
慧铭佳UDI服务平台基于GS1国际标准为医疗机构提供UDI全流程解决方案,覆盖耗材入库、验收、科室领取、科室使用、医保关联、耗材计费等环节。
医疗机构可以通过UDI服务平台完成耗材智能入库验收、产品快速精准召回、产品信息统一与标准化以及供应商精细化管理,平台支持自动完成医嘱计费、核销出库以及医保报销,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医疗机构提供管理、决策支持,实现医疗器械资源的高效利用。
慧铭佳UDI服务平台支持对接HIS、HRP、SPD等系统,与医保编码、耗材分类编码、院内码、收费码建立五码关联,自动对接上级药监UDI系统和数据库,满足国家和地方对医疗机构在临床使用方面的监管要求。
警示:UDI不仅是合规门槛第一配资门户,更是企业抢占智能化赛道的关键!
发布于:北京市尚红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